蜀国的著名谋士包括:
诸葛亮,字孔明,被誉为“卧龙先生”,是蜀汉的丞相,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著称。他提出了著名的“隆中对”计策,六次北伐中原,为蜀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庞统,字士元,号凤雏,与诸葛亮齐名,被誉为“卧龙凤雏”之一,才智超群,尤擅奇谋。在追随刘备作战期间,提出了众多精妙绝伦的计策,为蜀国的军事大捷建立了卓著功勋。
法正,字孝直,原为刘璋部下,后归附刘备,成为其重要谋士。法正善于奇谋,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,为刘备夺取益州立下了汗马功劳,军事上的才能尤为突出。
姜维,既是武将也是谋士,统兵能力很强,一生北伐11次。他在蜀汉灭亡后曾设计复国,是蜀汉后期的主要谋士之一。
蒋琬,三国后期主要的谋士,蜀汉的宰相。在诸葛亮的培养下,逐渐成为蜀汉的重要领导人,负责后方的政务管理,保障了物资的供应和局势的稳定。
费祎,蜀汉时期的名臣,性格宽和,少时从伯父入蜀游学。诸葛亮死后,费祎为后军师,尽心抚政,多御敌寇。
董允,三国时期的名臣,深得诸葛亮的赏识,忠于蜀汉王朝,兢兢业业,埋头打理朝政。
孙乾,东汉末年刘备帐下幕僚,忠心耿耿,帮助刘备整理内政。
马谡,字幼常,襄阳宜城人,侍中马良之弟。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,历任绵竹县令、成都县令、越嶲太守。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,但其在街亭之战中的表现不佳。
糜竺,字文先,东海朐县人,为刘备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支持,是蜀汉的重要辅助人物。
杨仪,字威公,蜀汉后期的重要谋士,曾协助诸葛亮处理政务,并在诸葛亮去世后继续为蜀汉效力。
马良,字季常,襄阳宜城人,马谡之兄。他以其出众的才华和敏锐的思维,为蜀汉的发展贡献了力量,善于文书撰写。
谯周,字允南,巴西阆中县人,蜀汉后期的谋士,曾劝谏刘禅投降魏国。
黄月英,诸葛亮的妻子,虽然并非正式的谋士,但她的智慧和才能对蜀汉的发展也有所贡献。
董和,字幼宰,蜀汉时期的官员和谋士,曾协助刘备处理政务。
诸葛瞻,字思远,诸葛亮的儿子,曾任蜀汉的将军和谋士,但在对抗魏国的战争中表现不佳。
陈震,字孝起,蜀汉时期的谋士,曾参与多次重要军事和政务决策。
向朗,字巨达,蜀汉时期的官员和谋士,曾参与政务管理。
阎芝,蜀汉时期的谋士,曾参与政务和军事事务。
这些谋士在蜀汉的政治、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,为蜀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